——鄭州睿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陳浩
我國專利事業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實現了跨越和超越。專利法經歷了立法和三次修訂,實現了與國際接軌,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已躍升世界第一,其中象征專利質量的發明專利的申請量分別于2010年和2011年超越日本和美國,保持世界第一。與此同時,我國眾多行業和企業,在專利的護衛下走向世界,贏得了國際市場,中國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我國用30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100多年的歷史,我國的專利事業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近年來,就我國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國內外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其中尤以垢病中國專利數量泛濫和中國專利質量低下者居多,當然也不乏以客觀態度剖析的有識之士。對于中國專利數量提出批評態度的主要是以下幾種依據:(1)中國發明專利所占比例低,標準專利少;(2)中國專利轉化率不足5%,遠遠低于歐美國家的80%;(3)中國專利數量是政策催生的,不是自發自覺產生的;另外,也有觀點認為中國的實用新型專利質量差,實用新型專利制度過時,實用新型專利美國沒有,日本旁落。更有人認為,中國龐大的專利數量阻礙跨國公司專利進入中國,影響了其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對于上述種種,筆者作為一個從事專利工作20年的業內人士認為,需要換個角度正確看待專利質量與專利數量。
首先,看待我國專利數量與質量,應該從歷史和發展的眼光看待與分析。我國直到新中國成立前還是一個農業國家,工業基礎極其薄弱,建國后前30年才建立起初步的工業基礎,而當時歐美日西方國家已有完備的工業體系,專利制度已實施上百年歷史,創新水平已有相當高度。由于各種原因,我國已經錯失近現代兩次工業革命,正是基于發展的緊迫感,我國政府才決心實施專利制度,不斷出臺各種激勵政策,才出現了今天專利申請激增,社會專利意識大長的局面。我國專利事業的發展來之不易,在快速發展中出現一些問題也再所難免,只要政府善加引導,我國專利事業的健康發展應該不是問題,需要我們自己倍加珍惜。
其次,看待我國專利的數量與質量,應該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我國專利制度起步晚,群眾基礎差,實施專利制度之初,整個社會普遍沒有專利意識,多數人不知專利為何物。我國專利工作走“先數量后質量”的道路,讓廣大企事業單位及公眾先認識到專利,到熟悉和駕馭專利,是必由之路,符合中國國情。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專利數量不占到人口一定比例,沒有一定年份的持續增長,專利意識便無法普及。不培養出懂法善用,善于創新,精于專利的普通民眾,沒有大量的專利申請和專利權,就談不上專利的普遍性應用和保護,便不會有高質量的專利出現,談論專利質量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終究流于空談。大量的專利數量,磨煉了我國專利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的各個環節,自然會走到重視專利質量的歷史階段。大批高質量的專利的運用保護又會進一步推動整個社會專利創造的熱情,推動專利數量的增長。
第三,看待我國的專利數量與質量,應該從戰略高度看待。專利是市場競爭的產物,最終是保護自己,抑制對手,取得競爭優勢。國家實施專利戰略,自然是保護國家整體利益,在國家、區域之間競爭時,取得國家競爭優勢。戰略之所以稱之為戰略,就在于其謀略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專利之爭,有時以量占優,有時以質取勝,關鍵看國家的專利事業處于什么發展階段。我國實施專利制度晚,專利功力薄,直至現階段,我國只能算走過了專利事業的初步階段。在這樣的階段,從國家利益考慮,只能采取以多搏精、以多致勝的策略。我國像中興、華為、聯想、騰訊等企業及高鐵產業通過大量申請專利,沖破國外的專利壁壘,占領國際市場便是很好的例證。況且,上述企業、產業如今已經走入了數量、質量并重的發展佳境。試想,如果沒有當初的數量,哪有如今的質量,如果因噎廢食,哪有今日的輝煌?
實施專利戰略,就要有全局性,也要有階段性。從全局性來看,中國與西方專利強國相比,仍是彼強我弱,我國內部各地、各行業也仍然存在發展很不均衡的情況,數量與質量仍需運籌與調整。從階段性來看,我國專利事業經歷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長,專利申請數量和專利授權數量均已實現了一定的積累,下一階段必然是追求質量的階段。國家一二五規劃提出萬人擁有發明專利3.3件的目標,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有關提高專利申請質量的意見,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局長提出以數量布局,質量取勝的方針,都是國家對開創專利工作新局面提出的新策略新導向,預示著我國的專利事業即將進入一個新的良性的發展階段。
在專利的數量與質量面前,數量不能與社會的創新能力劃等號,數量也不能與社會的創新意識劃等號,數量是制度設計、政策引導、激勵措施、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專利運用、保護策略等因素合力所促成,任何因素的調整,都會引起數量的變化。質量是個客觀存在,只有高低之分,沒有有無之說,質量的高低同樣和前述因素密切相關,任何因素的調整和變化,同樣會引起質量的變化,而且質量的提升更是項系統工程,不可拔苗助長,必需假以時日。在對待專利數量與專利質量上,我相信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會遇到問題,問題解決了,會推動更好地發展。作為老專利人,我相信,我國專利事業一定會健康發展,我國定能從專利大國走向專利強國。